脑震荡

价格面议2025-08-04 13:05:41
  • 相关症状:呕吐、震荡性神经受累、头痛、头部撞伤、近事遗忘现象、记忆受损、昏迷、呼吸浅慢、耳鸣、恶心
  • 免费咨询
———

该用户其他信息

———

线上沟通

与商家沟通核实商家资质

线下服务

核实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确保留有证据

服务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务请与商家确定保障实效

详情

脑震荡

脑震荡通常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功能障碍”,一般是在头部受到轻度暴力的打击后,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随即清醒,可有近事遗忘,神经系统病理解剖无明显变化,无器质性损害,它所表现出的一过性神经功能改变,可能与脑组织受暴力打击后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合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症状


1.短暂性脑干症状
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
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
无阳性体征发现。
4.脑震荡恢复期病人
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病因


发病原因:
过去一直认为脑震荡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功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在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上均未发现病变,所表现的一过性脑功能抑制,可能与暴力所引起的脑细胞分子紊乱,神经传导阻滞,脑血液循环调节障碍,中间神经元受损以及中线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等因素有关,近代,据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因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行性活化系统的功能才是引起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学说还不能满意地解释脑震荡的所有现象,比如有因脑震荡而致死的病例,职业拳师发生慢性脑萎 缩损害甚至痴呆,以及业余拳击者亦有脑功能轻度障碍的报道。
(二)发病机制
脑震荡致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有的各种学说都不能全面解释所有与脑震荡有关的问题,对脑震荡所表现的伤后短暂性意识障碍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可能与暴力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冲击,脑中间神经元受损及脑细胞生理代谢紊乱所致的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认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才是引起意识丧失的关键因素,其依据:
1.以上诸因素皆可引起脑干的直接与间接受损。
2.脑震荡动物实验中发现延髓有线粒体,尼氏体,染色体改变,有的伴溶酶体膜破裂。
3.生物化学研究中,脑震荡病人的脑脊液化验中,乙酰胆碱,钾离子浓度升高,此两种物质浓度升高使神经元突触发生传导阻滞,从而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维持人的觉醒状态,出现意识障碍。
4.临床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有一半病例有器质性损害。
5.晚近认为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机制相似,只是损伤程度不同,是病理程度不同的连续体,有人将脑震荡归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最轻类型,只不过病变局限,损害更趋于功能性而易于自行修复,因此意识障碍呈一过性。


预防


1.脑震荡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
2.急救措施:
小儿的头部很容易受到外力损伤,并因此引起脑震荡,父母应格 外引起注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头部受伤的原因各不相同。3-4个月的婴儿刚会翻身,家人稍不注意,就会从床上跌落。6-7个月的怀抱婴儿,由于好动,不当心,可以从成人手里后翻坠地。学走路和刚会行走时,在接近楼梯口那一步台阶时,常会缺乏自控能力,发生滚落等现象。
当小儿跌倒头部着地时,如所碰到的是水泥地、磁砖地等硬物,容易受到较严重的伤害,父母应警惕是否会因此而引起脑震荡。
小儿发生碰撞受伤后,会立即出现暂时的意识障碍,如哭不出、意识迷糊等情况,历时约半小时。受伤轻者仅有意识恍惚(神志迷糊),重者可发生意识丧失(昏迷不醒)、烦躁不安、轻度休克、面色苍白或恶心呕吐。有的嗜睡,在数小时或过夜以后清醒,在意识恢复后仍可伴有头痛(小儿用手敲头部)、烦躁不安、呕吐或眩晕等现象,有的甚至可长时间失去知觉。如出现这类现象,则可能颅骨骨折、头部血肿、脑出血等。
急救处理:
凡遇小儿头部着地受到损伤时,都应加以足够的重视。情况较轻者,可卧床休息1—2天,如无特殊表现才可以下床活动,并应持续观察一周。如发现头部伴有血肿,应去医院拍片检查,判明有无颅骨骨折。凡有明显意识障碍,伴有休克的,应立即平卧、固定头部,急送三级医院抢救。


检查


腰椎穿刺颅内压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颅内压降低,脑脊液无色透明,不含血,白细胞数正常,生化检查亦多在正常范围,有的可查出乙酰胆碱含量大增,胆碱酯酶 活性降低,钾离子浓度升高。
1.颅骨X线检查 无骨折发现。
2.颅脑CT扫描 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脑电图检查 伤后数月脑电图多属正常。
4.脑血流检查 伤后早期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治疗


(一)治疗
1.病情观察
伤后可在急症室观察24h,注意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回家病人,应嘱家属在24h密切注意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情况,如症状加重即应来院检查。
2.对症治疗
头痛较重时,嘱其卧床休息,减少外界刺激,可给予罗通定(颅痛定)或其他止痛药。对于烦躁、忧虑、失眠者给予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另可给予改善自主神经功能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药尼莫地平等。
3.从伤后即应向病人作好病情解释,说明本病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解除病人的顾虑。
(二)预后
脑震荡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


护理


脑震荡的饮食调治(注意近期内要低盐饮食)
主要有多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奶。颅脑损伤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脑出血、脑血栓时,宜食用脱脂牛奶1000ml,豆浆500ml,代乳粉100克,油炒面、面粉50克,植物油20毫升,蔗糖80克,补以适量的菜汁及2克食盐。伴有脑水肿时可多供给含磷和卵磷脂的食物。如鱼、蛋类等食物。
脑震荡的食疗方
有木耳10克,加水炖烂,加少许白糖后即食。适用于阴虚者;燕窝适量,加水炖烂,加少许白糖即食。
兴奋性饮食,如酒、咖啡、浓茶等;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绿豆、黄瓜、冬瓜、芹菜、荸荠等;油腻食物,其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加重病情,故应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辣油、芥末、韭菜等。


并发症


严重时可并发脑水肿 ,脑出血等。


展开更多
排行8提醒您:
1)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选择见面交易,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排行8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排行8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排行8免责条款。查看详情>
免费留言
  • !请输入留言内容

  • 看不清?点击更换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手机动态码

×
发送即代表同意《隐私协议》允许更多优质供应商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