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

价格面议2025-08-04 12:40:50
  • 相关症状:易激惹、斜视、小儿哭闹不安、无力、体重增加、呛咳、疲乏、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抽搐
  • 免费咨询
———

该用户其他信息

———

线上沟通

与商家沟通核实商家资质

线下服务

核实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确保留有证据

服务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务请与商家确定保障实效

详情

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症状


一、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14.小儿易惊:
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
15.自发运动少或不动或易打挺,全身松软,肌肉松弛或全身发硬,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二、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不能翻身:
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
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不用单手:
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
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
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
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
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
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
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病因


围生期危险因素(45%):
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
环境因素(25%):
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
母体因素(10%):
高产次,高孕次,有死胎死产史,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急产,不恰当助产,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或黄疸延迟,颅内出血,头部外伤,抽搐,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预防


(一)出生前的预防1.实行婚前保健:
普及产前筛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性卫生,生育和遗传病知识的指导;有关婚配,生育等问题的咨询及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提出医学意见。
2.搞好孕期保健:
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增加营养;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避免产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药,不接触X线,化学毒物品等,加强孕晚期劳动保护,减少早产。
(二)围产期的预防1.提高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时监护。
2.合理使用缩宫素,普及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
3.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
4.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
5.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三)出生后的预防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1)实行住院分娩。
(2)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
(3)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清洁。
(4)密切观察黄疸的消长。
(5)注意观察前囟。
(6)实行母乳喂养。
2.建立高危儿档案,开展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定期体检(1~2月1次)同时,做Vojta姿势反射检查。
3.正确对待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积液用于检查,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颅内疾病后遗症的发生,为此家长应密切配合,共同为患儿的健康负责。
4.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检查


小儿脑瘫需要做以下检查:
1、电生理检测:
①脑电图(EEG):
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
②脑电地形图(BEAM):
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③脑磁图。
④诱发电位:
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⑤肌电图:
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
⑥脑阻抗血流图(REG):
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2、头颅CT,MRI,1/2-2/3的患儿可有异常,但正常者不能否定本病的诊断,大多数脑瘫患者可发现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或脑穿通畸形。


治疗


小儿脑瘫中医治疗方法(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一、针灸治疗1.体针:
主穴百会、大椎、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关元。
智力低下加四神聪、印堂;下肢瘫痪加环跳、秩边、阳陵泉;腕下垂加外关、阳池;足内翻加绝骨、昆仑;足外翻加三阴交、太溪。
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4~5个,予补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每日1次,2~3月为1疗程。
停1~2周后,可继续第2疗程。
2.头针:
主取运动区,可酌情配取语言二区、三区,视区,平衡区,舞蹈震颤区等。
用26或30号针,快速捻转针柄,每分钟200次,持续2~3分钟,留针5~10分钟,再重复上述治疗,捻针2~3次,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治疗中应注意严格消毒,避免头皮感染。
3.穴位注射法:
选大椎、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合谷。
用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B12注射液等,每次每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
4.耳针法:
选枕、皮质下、心、脑、肾、肝、脾、神门。
毫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二、推拿按摩法头部选百会、印堂、太阳、风池穴,上肢选肩井、曲池、尺泽、合谷穴,下肢选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昆仑穴。
失语加哑门、天柱穴;舌斜视加瞳子、睛明穴,此外必须加推督脉。
施术顺序为四肢-头-脊柱。
手法宜平稳,由轻渐重,以不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为要。
一般先用摩法,逐渐改用揉法、滚法,推四肢时,由肢体远心端逐渐推向近心端。
每次15分钟,隔日1次,3月为1疗程。
三、常用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2.益髓冲剂功能补肾填精。
适用于本病属肾精不充,肾阳不振者。
6月以下每服3.75g,6月~2岁每服5g,2岁以上每服7,5g,每日2次。
3.小儿智力糖浆功能滋阴益肾,补心益智。
适用于本病所致的智力低下。
6月以下每服5ml,6月~2岁每服7.5ml,2岁以上每服10ml,每日3次。
4.偏瘫复原丸功能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适用于本病屑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者。
6月以下每服1/4丸,6月~2岁每服1/3丸,2~6岁每服2/3丸,6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5.补中益气丸功能补中益气。
适用于本病属气虚血弱,脾胃不健者。
6月以下每服1/4丸,6月~2岁每服1/3丸,2~6岁每服2/3丸,6岁以上每服1丸,每日2次。
四、常用中药山萸肉、桑寄生、杞子、熟地、龟板、鳖甲、当归、山药、菟丝子、续断、益智仁、补骨脂、千年健、鹿衔草、宽筋藤、牛膝。
小儿脑瘫西医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关节挛缩、畸形可予以恰当的手术矫治。
常见的有腱膜松解术,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二、药物治疗(1)本症的治疗无根治方法,药物也是辅助治疗作用,主要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
(2)及时治疗合并症。
对有视听障碍者及时矫正,有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智力低下者进行特殊教育,有癫痫发作者应积极用药物控制发作。
三、康复治疗(1)以纠正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恢复正常运动发育为主,应采用理疗、体疗、手术疗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矫治和训练。
(2)对于运动异常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常用方法有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体疗、理疗等。
按摩、针灸、推拿等也能促进症状的改善。
(3)全面关心患儿,注意生活护理及营养保证。
(4)功能和智力训练: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5)运动疗法: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疗法、作业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疗法等。
四、心理疗法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护理


饮食护理要点:
护理中应详细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要细嚼慢饮,避免粗糙的食物,选择易肖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在色、香、味上加以调整,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
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滋肾养肝,健脾胃养心血之品,常饮骨头汤;多食桂圆、大枣、莲子、黄芪、党参、胡桃、山药等以达强筋健骨,补益脾胃的功能。
对于心脾两亏的患儿,应根据其脾胃吸收功能,逐步加强饮食营养。
可用茨实、薏米、山药、北芪煲瘦肉汤,或茨实、薏米、肉汁煮粥服用等,耐心喂服,保证能量供给。
施以调整情志的饮食以使患儿心情愉悦,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应避免引起脾气的食物。
对家长宣教在喂食时多亲近患儿,亲切称呼孩子,播放轻松型音乐能使手足徐动症患儿放松,刺激型音乐有助于痉挛的缓解。
让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的进食状态。
婴儿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人工喂养应注意乳食的质量、适时增添辅食,保证充足的营养。
小儿脑瘫忌食1、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2、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3、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5、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并发症


1.健康和体力的障碍脑瘫病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2.智力、情绪及行为障碍并发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动,自闭亦多,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智商测定困难。
3.癫痫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性瘫痪的疗育,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4.感觉障碍①知觉,认知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在这方面的功能看起来很好,但已确认存在有两点识别,形的鉴别,空间知觉等知觉,认知障碍。
②听力障碍:
脑瘫患儿伴有听力缺损并不罕见,据统计,5%为完全失聪,6%为部分听力丧失,听力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这主要由核黄疽后遗症所致。
③眼和视力障碍脑瘫患儿有55%一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知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有斜视,应该去医院诊治。
5.语言障碍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6.学习障碍由于脑部损伤,视力,听力,语言,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强,常闹情绪,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7.牙及牙馈问题儿童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一是由于实际上牙齿病多,另外因为小儿不易合作和异常运动,紧张等,很少接受齿科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牙齿疾病中多见的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展开更多
排行8提醒您:
1)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选择见面交易,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排行8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排行8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排行8免责条款。查看详情>
免费留言
  • !请输入留言内容

  • 看不清?点击更换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手机动态码

×
发送即代表同意《隐私协议》允许更多优质供应商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