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价格面议2025-08-04 13:26:30
  • 相关症状: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 上肢水肿 、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 、皮肤青紫色改变 、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
  • 免费咨询
———

该用户其他信息

———

线上沟通

与商家沟通核实商家资质

线下服务

核实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确保留有证据

服务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务请与商家确定保障实效

详情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是以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1949年,Hughes首先描述本症为:
健康成人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急性上肢静脉闭塞,而无明确病因学、病理学依据者,称为Paget-Schroetter综合征。


症状


男,女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继发性者常有发病原因可追溯。
而Paget-Schroetter综合征则以中青年男性多见,2/3病变发生于右上肢,这可能与右上肢用力较多有关,4/5的患者在发病前24h有受挫病史,如上肢强有力的活动或长时间上肢处于不习惯的姿势,约1/10的患者可无任何诱因,只是经过一夜睡眠后,清晨醒来时发现。
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浅静脉曲张是4大主症,上肢肿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而以近侧较为严重,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者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有触痛的血栓静脉,约有2/3的患者因静脉淤血,患肢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改变,浅静脉曲张多在1~2天后形成,以肩部和上臂最明显,多数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等急性症状,几天或几星期或可自行缓解,但尚难达到完全复原,约2/3以上的患者残留后遗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酸痛,或者是活动后出现肿胀和疼痛。


病因


(一)发病原因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致病原因原发性的致病原因在血管外,一般因上肢的体位改变或强力活动,造成血管受压,可伴有或无解剖异常所致的胸廓出口压迫征,如锁骨下静脉在穿过肋锁三角时,受到肋锁韧带,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出的斜角肌结节等压迫,当上肢做强有力的活动(游泳,攀登,举重,垒球,网球等),或者因某些职业造成上肢的不习惯动作等,均可使锁骨下静脉遭受反复损伤而内膜增厚,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这就是传统所称的Paget-Schroetter综合征,又称“受挫性”静脉血栓形成(effort thrombosis)。
2.继发性致病原因继发性原因较多,如在血管内置入导管,钢丝,刺激性药物注入等,静脉置管后,约有1/3的患者可发生血栓形成,其中1%~5%有临床症状,此外,还有心力衰竭,妊娠,口服避孕药,凝血和纤溶功能障碍,血透的动静脉瘘等,另一些致病原因在血管外,如癌肿,放射治疗,第1肋或锁骨骨折等。
(二)发病机制Mlina根据病程将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分为3型。
Ⅰ型:
急性血栓,病程在1周内,又可分为3个亚型:
Ⅰa型,首次发病,过去无血栓形成病史。
Ⅰb型,过去曾因血栓形成接受过治疗。
Ⅰc型,曾因血栓形成仅做第1肋切除术。
Ⅱ型:
亚急性血栓,病程1~2周,按Ⅰ型中3个亚型的标准,再分为Ⅱa,Ⅱb,Ⅱc型。
Ⅲ型:
慢性血栓,病程2周以上,患者静脉内无血栓块,多由静脉慢性纤维性狭窄引起,伴有静脉高压和患肢运动障碍等症状,通过静脉造影可分为短段狭窄(<2cm)和长段狭窄(>2cm)2类。


预防


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上肢的外伤。
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
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造成感染。


检查


1.双功多普勒彩超检查能够观察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直接征象可显示静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范围;间接征象包括波幅衰减,流速降低,脉冲迁移缺乏,以及呼吸末期有明显的狭窄或闭塞,直接征象未显示病变的患者,应同时检查健侧并与患侧比较。
2.深静脉造影对制定治疗方案有较价值,静脉造影可示患肢静脉狭窄或闭塞。


治疗


(一)治疗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3个方面:
急性血栓治疗、血管外压迫治疗和血栓后遗的静脉管腔狭窄的治疗。
急性血栓形成而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可不予治疗,血栓多在短期内消散。
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者,则需做抗凝和纤溶治疗;溶栓成功后症状不改善,仍有患肢疼痛、肿胀和青紫者,应考虑做手术治疗。
病因为受第1肋压迫者,应做压迫段肋骨切除和受压静脉段松解术。
若静脉有短段狭窄或闭塞,应加做静脉补片成形。
如果锁骨下静脉病变段十分靠近心端,术中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可在后期做静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
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而不能施行各种静脉成形术者,可做颈内静脉移位术。
各种静脉外压迫所致的血栓形成,采用保守治疗后,有患肢功能显著障碍者占40%。
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抗凝和纤溶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则应采用抗凝和纤溶治疗。
虽然全身给药效果良好,但大多数学者主张,将溶栓导管置于血栓内注入溶栓药物,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可经臂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导管,做诊断性静脉造影,然后输入溶栓药物。
临床广泛应用的溶栓药物首推尿激酶,首次剂量为3000U/h,然后再以3000U/(kg·h)做持续灌注,同时给肝素500U/h,直至血栓消融为止。
一般需要12~24h,但有些患者的血栓在数小时内即溶解。
血栓消散后即停用尿激酶,将肝素增加为1000U/h,使用3~5天后改用华法林5~10mg/d;如做各种静脉修复术,术中肝素剂量为100U/kg,并同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以后以每小时15~20ml持续灌注48h。
术后给双嘧达莫(75mg/d)和华法林(5~10mg/d),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15~20s或国际正常比值1.7~2.0,出院后维持2~3个月。
2.第1肋切除和静脉松解术手术途径包括经锁骨下、经腋和经锁骨上3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途径。
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肩部垫高。
于锁骨下做一长约3cm的切口,显露胸大肌并切断胸小肌腱。
切开肋锁韧带和锁骨下肌以游离锁骨下静脉。
于第1肋中点下方分离一小段肋间肌,仔细游离第1肋和胸膜间的组织,避免损伤胸膜。
将第1肋和肋间肌向前方分离到肋软骨处,向后分离到肋颈,注意保护胸长神经。
依次横断前、中斜角肌后,在第1肋中点将肋骨剪断,再用咬骨钳切除肋骨,向后仅保留2cm左右的残端,向前切除部分肋软骨,以完成静脉松解术。
经锁骨上途径不能较好地显露锁骨下静脉并做静脉松解术,因此已较少采用。
经液途径能较好地显露第1肋的前段,常用于神经性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并有静脉症状者,术后瘢痕不明显。
经锁骨下途径不但能更好地显露锁骨下静脉,并利于进行各种静脉修复术,其缺点是难以切除第1肋的肋颈部,且术后瘢痕显露。
3.静脉取栓和成形经锁骨下途径游离锁骨下静脉,全身给肝素5000U。
阻断血栓段后,沿静脉纵轴方向切开,并稍越过病变段,在直视下切除血栓。
放松远侧阻断钳,观察静脉血回流,如无静脉血回流或静脉造影显示其远侧有残余血栓,可用橡皮驱血带自上肢远侧向近侧缠绕,使远侧血栓从静脉切口处排出。
如回流不畅,则可用球囊取栓导管或取栓钳,取尽残余血栓。
如发现静脉管腔狭窄,应做补片成形术。
使用标准的锁骨下途径游离锁骨下静脉,对80%的患者能完成静脉取栓和静脉补片成形术。
倘若显露不满意,特别是无名静脉的内侧部分时,可扩大手术切口,钝性游离胸骨后的纵隔组织,沿第1肋胸骨残端水平劈开达胸骨正中线,然后,垂直向上至胸骨切迹,仔细解剖纵隔及结扎乳内静脉,就可清楚地显露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
Molina认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且避免了经锁骨或胸锁关节导致的术后肩部不稳定现象。
术后随访如发现遗留的管腔狭窄,应做球囊扩张成形术。
Machleder报道,21例球囊扩张成形术,12例未做第1肋切除,5例不能扩张,7例扩张后不久即管腔闭塞;另9例于第1肋切除后遗留管腔狭窄,其中7例球囊扩张成形成功,并保持远期通畅。
Molina报道,补片成形术后管腔狭窄的4例患者,2例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另2例于扩张后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后3~6年仍保持通畅。
Meier认为,锁骨下静脉溶栓或术后遗留的管腔狭窄,特别是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失败后,置入血管支架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其应用价值和远期疗效评判有赖于前瞻性研究的结果。
4.锁骨下静脉转流术锁骨下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而不能采用补片成形或球囊扩张成形术时,可做各种静脉转流术,如锁骨下-上腔静脉搭桥术、锁骨下-颈外静脉转流术、头静脉交叉转流术、腋-颈内静脉转流术等。
一般认为,以颈内静脉移位术操作最简便、效果较好。
具体方法为经锁骨下途径,显露并解剖锁骨下静脉,另于锁骨上和颌骨下方做横切口,游离颈内静脉,在其进入颅骨处切断,远端结扎,近心端倒转,经锁骨后通道与锁骨下静脉做端-侧吻合。
在治疗方面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手术时机的选择:
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后应尽早做抗凝和溶栓治疗,溶栓以后有残余血栓或管腔狭窄者,应做手术治疗。
学者们认为,血栓破坏静脉内膜后,管壁细胞因子(cytokines)的生成量,至少在1个月内高于正常值,内膜的纤溶活性至少在3个月内低于正常。
因此,为避免再度血栓形成,手术应在1~3个月后施行。
Molina主张在溶栓后立即手术。
他总结65例治疗经验的资料表明,早期或急诊手术可防止后遗腋-锁骨下静脉纤维增殖性病变。
锁骨下静脉血栓闭塞后,许多细小的侧支开放,随着病程的延长,侧支的数量和管径也不断增加,终于在肩关节周围形成丰富的侧支网络,使患肢血液经颈内静脉或胸壁静脉回流。
因此,由于侧支的盗血,即使在后期施行锁骨下静脉修复重建术,也易在术后并发血栓,使手术失败。
(2)暂时性动静脉瘘:
学者们多主张,在静脉修复重建段的远侧,做暂时性动静脉瘘可提高远期通畅率,移植材料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6mm PTFE,3个月后将瘘口关闭.(3)手术效果:
Sanders报道12例,随访1~4年后,6例症状消失,另6例仅有轻度间断性患肢肿胀,恢复工作能力。
Molina报道的一组病例中,凡属首次发病的Ⅰ型患者,于胸廓出口处做锁骨下静脉松解术,8例均有效。
6例复发血栓者加做静脉补片成形术,术后随访1~7年均保持通畅。
4例Ⅱ型患者和19例Ⅲ型短段狭窄患者做静脉补片成形术后,通畅率为84%。
其中2例术后又做球囊扩张,2例放置静脉内支架。
28例Ⅲ型长段狭窄患者中,14例无手术条件,另14例中,8例做静脉补片成形术,仅3例成功(37.5%),2例取自体大隐静脉做转流术,4年后仅1例通畅;2例以自体大隐静脉做解剖外转流术,4年后1例通畅;2例采用异体婴儿主动脉(管径10mm)搭桥转流,1例通畅。


护理


1、适宜饮食: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
富含维生素A、C食物。
胡萝卜、南瓜、西红柿、青菜、杏、柚子、大枣、橘子、瘦肉、蛋黄、动物肝脏、大豆等。
2、饮食禁忌:
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
忌热性助火食物、刺激性食物。
韭菜、芥菜、大蒜、香葱、生姜、辣椒、水产品、猪头肉、酒等。
忌揉眼,忌酗酒。


并发症


肺动脉栓塞和栓塞后综合征是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排行8提醒您:
1)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选择见面交易,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排行8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排行8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排行8免责条款。查看详情>
免费留言
  • !请输入留言内容

  • 看不清?点击更换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手机动态码

×
发送即代表同意《隐私协议》允许更多优质供应商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