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价格面议2025-08-04 13:13:39
  • 相关症状:营养障碍、 四肢瘫痪 、舌肌萎缩 、偏瘫、 尿失禁 、截瘫 、脊髓休克、 感觉障碍、 感觉分离 、大小便潴留
  • 免费咨询
———

该用户其他信息

———

线上沟通

与商家沟通核实商家资质

线下服务

核实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确保留有证据

服务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务请与商家确定保障实效

详情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本病征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脊髓前动脉供给脊髓腹侧2/3区域的血运,当血管闭塞后,引起脊髓腹侧和外侧索的损害。


症状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脊髓前动脉支配的脊髓前方2/3处受到障碍,而属于脊髓后动脉领域的后索、后角则完整无损而产生的综合征,发病年龄由青年至高龄,幅度较大。多突然发病呈卒中样,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临床表现达到顶点,一半多为1天以内患者完成的急性发病,也有需数日的亚急性发病者。其临床表现为:
1.迅速出现的截瘫或四肢瘫;
2.障碍部位(多在颈髓下颈段及胸髓中胸段)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即传导束型痛觉及温度觉丧失,而深感觉存在;
3.早期开始即出现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早期为尿潴留,后期为尿失禁;
4.发病时,最多见的初发症状表现为与病灶部一致的剧烈疼痛,束带感;
5.可有出汗异常和冷热感等自主神经症状;
6.其病程经过或停止发展或症状改善等,典型者(病灶可达数个髓节)为重症且恢复不佳;
7.下肢瘫痪恢复好于上肢瘫痪,即锥体束症状恢复较好;
8.如病变在上颈段,可能出现呼吸衰竭,需要紧急机械通气。


病因


病毒感染(30%):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 ,在年轻患者多与感染有关,病毒和细菌毒素引起管壁损害,进一步引起血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脊髓血管畸形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以及梅毒 感染皆可并发本病,老年患者多因脊髓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解剖因素(30%):肉眼可见脊髓腹侧及侧面软化皱缩及色泽变淡,脊髓部分区域早期充血水肿,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同一患者,每节段损害的软化区域大小并不一致,这是由于每个节段的侧支循环不同以及局部血管解剖的不同所致,软化区域呈典型的梗死性改变。


预防


要是预防感染及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初期尤应注意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
1.平时应避免过劳、过饱和受寒等诱因。
2.对肾上腺素、胰岛素、激素类药物应慎用或禁用。
3.发作频繁者,应限制食盐摄入量,并可服氯化钾或螺旋内脂以预防发作。


检查


1.脑脊液检查:本病腰椎穿刺椎管一般无梗阻,CSF外观无色透明或黄色,细胞数正常,有时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细胞数多正常。
2.其他选择性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电解质、血糖、尿素 氮、癌胚抗原检查。
3.MRI表现:急性期脊髓增粗,肿胀,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发病1~3周病灶明显强化,慢性期可表现为脊髓萎缩。


治疗


治疗
1.若与炎症有关可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制剂。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氢化考地松)有改善炎症,减少水肿及保护神经细胞组织的作用。
2.中药一般按痿症治疗。初期采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法。慢性期患者一般以补肝肾为主。针刺和穴位封闭,按摩,适当运动都有助于病情恢复。
另外应注意对褥疮、坠积性肺炎及膀胱炎等并发症的早期预防与治疗。


护理


患者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可以适当吃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干果、豆制品、瘦肉、鱼等。


并发症


进行性截瘫卧床导致的继发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可出现持久性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个别病人间歇期仍有心律不齐,常可因室性心动过速猝死。还可因隔肌、呼吸肌、心肌等麻痹而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变慢、心律不齐、排尿障碍、咀嚼无力、进食呛咳,吞咽困难、讲话不清等。


展开更多
排行8提醒您:
1)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选择见面交易,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排行8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排行8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排行8免责条款。查看详情>
免费留言
  • !请输入留言内容

  • 看不清?点击更换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手机动态码

×
发送即代表同意《隐私协议》允许更多优质供应商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