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
线上沟通
与商家沟通核实商家资质
线下服务
核实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确保留有证据
服务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务请与商家确定保障实效
详情
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合并细菌感染。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觉障碍等。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
症状
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包括:1.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2.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3.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4.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5.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6.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严重的可致面瘫。7.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8.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病因
病因: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环境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或积极存分泌物,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况下,较易受真菌感染,常见有青霉素,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预防
(1)戒除挖耳习惯,尤其是不要用不洁之物挖耳。(2)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3)积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效地使用各种抗菌素滴耳液。
检查
将清除下的痂皮作涂片,加1~2滴10%氢氧化钠(钾)液,于显微镜下可查见菌丝和孢子,亦可作培养检查。念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潮红糜烂,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样沉积物。曲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内有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见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泡,其后发展成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浅溃疡,有肉芽生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耳流脓,如引起面瘫可见面瘫的各种表现。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听力检查可以得知其对听力的影响程度。
治疗
清除外耳道内的所有痂皮和分泌物,用1~2%柳酸酒精或1~2%麝香草酚酒精、1:1000新洁尔灭酒精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达克宁霜剂,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清除外耳道内的所有痂皮和分泌物,用1~2%柳酸酒精或1~2%麝香草酚酒精、1:1000新洁尔灭酒精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达克宁霜剂,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
护理
1.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2.注意耳部清洁卫生。
并发症
易合并其它感染。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排行8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排行8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排行8免责条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