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

价格面议2025-08-04 13:18:47
  • 相关症状:尿道口灼痒、尿道红肿及外翻、乏力、发炎、恶心、钝痛、背痛、斑丘疹、白色黏液状尿、白带增多
  • 免费咨询

线上沟通

与商家沟通核实商家资质

线下服务

核实商家身份所有交流确保留有证据

服务售后

有保障期的服务请与商家确定保障实效

详情

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淋病通过性交传染,少数也可通过患者脓汁污染物传染,女性患者可通过产道传染给婴儿。


症状


1.无合并症的淋病(1)男性淋病①男性急性淋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
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
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著。
尿道中可见淋丝或血液,晨起时尿道口可结脓痂。
伴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
②男性慢性淋病一般多无明显症状,当机体抵抗力减低,如过度疲劳、饮酒、性交时,即可出现尿道炎症状。
(2)女性淋病①女性急性淋病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3~5天的潜伏期后,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
70%的女性淋病患者存在尿道感染。
淋菌性宫颈炎常见,多与尿道炎同时出现。
②女性慢性淋病急性淋病如未充分治疗可转为慢性。
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白带较多等。
③妊娠合并淋病多无临床症状。
患淋病的孕妇分娩时,可经过产道而感染胎儿,特别是胎位呈臀先露时尤易被感染,可发生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早产、产后败血症和子宫内膜炎等。
④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外阴、会阴和肛周红肿,阴道脓性分泌物较多,可引起尿痛、局部刺激症状和溃烂。
2.有合并症的淋病(1)男性淋病的合并症①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如精囊受累,精液中可混有血液。
并发前列腺炎时,会阴部疼痛,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疼痛,精囊腺肿大。
②附睾炎与尿道球腺炎附睾疼痛、肿大及触痛。
并发尿道球腺炎时,会阴部可触及肿大腺体,患者感不适或钝痛。
并发急性附睾炎时,阴囊红肿、疼痛,附睾肿痛,精索增粗。
③淋菌性包皮龟头炎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龟头和包皮炎症。
④腺性尿道炎、潴留囊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包皮腺脓肿前尿道的隐窝及腺体可受侵犯,称为腺性尿道炎。
这些腺体如被堵塞,可形成潴留囊肿,囊肿破裂后可形成尿道周围囊肿。
尿道旁腺或尿道周围炎症可向阴茎海绵体扩延,常并发淋巴管炎、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炎。
阴茎系带两侧的包皮腺也可被累及而形成脓肿。
(2)女性淋病的合并症①淋菌性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开口处红肿、向外突出,有明显压痛及脓性分泌物,严重者腺管口被脓性分泌物堵塞而不能排泄,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有明显疼痛,行动时感困难,可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②淋菌性尿道旁腺炎挤压尿道旁腺处有脓性分泌物从尿道外口流出。
③淋菌性肛周炎阴道分泌物较多时可引流至肛周和会阴引起炎症。
④淋菌性盆腔炎性疾病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和盆腔脓肿等。
少数淋菌性子宫内膜炎可上行感染,发生淋菌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炎、附件炎及宫体炎。
可引起输卵管阻塞、积水及不孕。
如与卵巢粘连,可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一旦脓肿破裂可引起化脓性腹膜炎。
多数盆腔炎发生于月经后,主要见于年轻育龄妇女。
典型症状为双侧下腹剧痛,一侧较重,发热、全身不适,发热前可有寒战,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
患者多有月经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脓性白带增多等。
3.泌尿生殖器外的淋病(1)淋菌性结膜炎此病少见。
可发生于新生儿和成人,结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致角膜溃疡和失明。
(2)淋菌性咽炎多无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咽喉部红肿、脓性分泌物。
(3)淋菌性直肠炎多为肛门瘙痒和烧灼感,排便疼痛,排出黏液和脓性分泌物,直肠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糜烂、小溃疡及裂隙4.播散性淋病即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罕见。
出现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可伴乏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
可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病因


形态与染色(25%):
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有五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别称为T1,T2,T3,T4,T5,其中T1和T2有毒力,T3和T4无菌毛,不能感染人类。
菌体结构(20%):
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抵抗力(25%):
淋球菌较为娇嫩,最怕干燥,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体上可存活数天,在50℃仅能存活5min,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它对可溶性银盐尤其敏感,1∶4000硝酸银溶液可使其在7min内死亡,使脓液中的淋球菌2min内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内将其杀灭,除耐药菌株外,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逐渐有所提高。
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也称淋病双球菌(gonococcus),简称淋球菌,属奈瑟球菌科,奈瑟球菌属。
1.发现1879年,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2.培养与生化特性在含有动物蛋白质如血液,血清,蛋黄,腹水等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5~36℃,适宜pH为7.5,需要在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
在人体尿道中可使葡萄糖发酵,但不能使果糖发酵,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作葡萄糖发酵试验,以与脑膜炎双球菌鉴别,淋球菌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氧化酶,这在早期鉴定有一定意义。
3.营养分型根据淋球菌培养时所需要的氨基酸和核酸营养基础,可将淋球菌分为35个营养型,其中Arg,Hyx,Ura型淋球菌可引起无症状淋病及播散性淋病,对血清具有抗力,但对青霉素及其他一些药物则敏感。
发病机制(1)对上皮的亲和力:
淋球菌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别的亲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宫颈覆盖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袭,而男性舟状窝和女性阴道为复层扁平上皮覆盖,对其抵抗力较强,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症很轻,故成年妇女淋菌性阴道炎少见,幼女由于阴道黏膜为柱状上皮,因此易于受染,皮肤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见有原发性淋球菌皮肤感染,人类对淋球菌无先天免疫性,痊愈后可发生再感染。
(2)黏附:
淋球菌菌毛上的特异性受体可与黏膜细胞相应部位结合;其外膜蛋白Ⅱ可介导黏附过程;它还可释放IgAl分解酶,抗拒细胞的排斥作用,这样,淋球菌与上皮细胞迅速黏和,微环境中的酸碱度,离子桥,疏水结构和性激素等也可促进黏附过程。
(3)侵入与感染:
淋球菌吸附于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其外膜蛋白I转移至细胞膜内,然后淋球菌被细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淋球菌菌毛可吸附于精子上,可迅速上行到宫颈管,宫颈管的黏液可暂时阻止淋球菌至宫腔,而在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内繁殖致病,淋球菌一旦侵入细胞,就开始增殖,并损伤上皮细胞,细胞溶解后释放淋球菌至黏膜下间隙,引起黏膜下层的感染。
(4)病变形成:
淋球菌侵人黏膜下层后继续增殖,约在36h内繁殖一代,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补体和IgM等协同作用,形成炎症反应,使黏膜红肿,同时,由于白细胞的聚集和死亡,上皮细胞的坏死与脱落,出现了脓液,腺体和隐窝开口处病变最为严重。
(5)蔓延播散:
淋球菌感染后造成的炎症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扩展至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和附睾,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宫,输卵管和盆腔,严重时淋球菌可进入血液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播散,导致播散性感染。


预防


淋病的预防还应注意应禁止淋病病人与儿童,特别是女孩同床,共浴或公用浴盆,浴巾等,在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应对所有新生儿用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抗生素滴眼液点眼。
1.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可在性交前后各服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同时治疗。
5.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检查淋球菌,抗原检测,药敏试验及PPNG测定,基因诊断。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检出率。
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目前国外推荐选择培养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 York City(NYC)培养基,国内采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地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生长,在36℃,70%湿度,含5%-10%CO2(烛缸)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培养后还需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
(三)抗原检测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
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作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远送时使用,可以在妇女人群中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通过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作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但目前在男女二性标本的敏感不高,特异性差,加之实验人员的判断水平,故该实验尚不能推荐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四)基因诊断1.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淋球菌的基因探针诊断,所用的探针有:
质粒DNA探针,染色体基因探针和rRNA基因探针。
(1)质粒DNA探针①隐蔽质粒DNA探针,淋球菌质粒分为三种:
接合性质粒,分子最大,为36kb DNA;耐药性质粒包括两个质粒,DNA长分别为5.6kb和7.1kb;隐蔽质粒4.2kb,其中隐蔽质粒存在于96%的临床淋球菌分离株中,其它奈瑟菌不含有此质粒,故可用它的序列作为特异DNA探针检测淋球菌,Torres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淋球菌,所用探针为隐蔽质粒,用该探针对134株淋球菌和131株相关菌株的检测,有124株淋球菌杂交反应阳性,占93%,还可与个别其它的奈瑟菌出现交叉反应,对测定探针的敏感性实验表明可检出102CFU淋球菌,研究证明隐蔽质粒中CPPB基因序列在所有的淋球菌染色体中(包括不含该质粒的菌株),因此CPPB基因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Torres等用CPPB基因探针检测了201份临床标本,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系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
②耐药性质粒DNA探针淋球菌的抗药质粒可分为:
①产青毒素酶淋球菌(PPNG)其β-内酰胺酶阳性;②具有高水平的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
PPNG菌株是1976年首次在实验室分离得到的,该菌中含有编码产青毒酶的基因,该基因既可整合于染色体上也可出现在质粒DNA中,而后者居多,称之为产青毒素酶质粒,质粒有二种,大小分别为7.4kb和5.3kb,Pescador1998年设计一特异的检测淋球菌编码β-内酰胺酶基因的探针,采用酶化学发光法标记,液相杂交,用测光计测是特异杂交体的光量,在4h内可检测104-105CFU的PPNG菌株,TRNG菌株虽对四环素耐药,但通常对β-内酰胺酶类及喹诺酮类抗菌素敏感,因此,在实验室药敏检测中可归为敏感细菌,Pescador用抗四环素淋球菌(TRNG)tetm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该基因介导抗四环素,用酶化学发光标记,液相杂交,4h内可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出含有tetm基因的1.5×104CFu的淋球菌。
(2)染色体探针染色体探针包括已知功能的基因探针,如菌毛DNA探针和paI基因探针,这些基因在淋球菌感染人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未知功能的基因探针,这些探针序列与染色体的特定序列互补,但目前还不知这些基因序列的功能,以上两种染色体探针由于在淋球菌中互补序列的拷贝数较低,检测灵敏度较低,因此一般用的不多,除非有特殊的研究目的。
(3)rRNA基因探针 rRNA基因探针是将与rRNA互补的DNA作为探针,该探针的靶序列是rRNA序列,rRNA的基因探针的特点是:
①可以增加探针检测的灵敏度,rRNA基因探针可同时检测rRNA分子和DNA分子;②rRNA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③杂交方法简便,快速;④由于rRNA的含量较高,标本不需增菌,美国Gen-Probe公司生产的淋球菌检测探针PACEC,是以rRNA及其基因为检测靶序列,采用放射性标记,在2h内可以完成检测,Peter用这种探针检测395个临床标本,结果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9%,99.4%,他认为PACEC系统筛查临床标本中淋球菌是一个可靠的方法,该探针还可以检测无症状淋球菌感染者,这是目前培养难于达到的。
2、淋球菌的基因扩增检测上面讲述的探针技术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虽然比培养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方便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多数情况下需要标本的淋球菌浓度很高,PCR技术和连接酶链反应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淋球菌的灵敏性,它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可以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极微量的病原体。
(1)淋球菌DNA的提取①培养菌的DNA提取 将培养得到的淋球菌,以102cfu/ml的浓度溶于碱性裂解液中裂解,裂解液组成为:
1M NaCl 1M NaOH和1%Sodium dodecyl sulphate,将裂解液混匀后煮沸1min,然后用100μl的1MTris pH7.0中和碱性裂解液,用Tris平衡酚提抽一次,酚—氯仿抽提一次,然后用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沉淀DNA,提取的DNA溶于30μl蒸馏水或TE缓冲中。
②临床棉拭子标本的提取将贴有分泌物的棉拭子在2m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或PBS缓冲液中挤压洗1min,以便将标本尽量溶于溶液中,将棉拭子弃去,悬浮液于2-3000r/min离心5min,吸去上清液,细胞重新溶于100μl 1×PCR缓冲液,其中含Tween 20 0.45%,蛋白酶K 200μg/ml,细胞悬浮液于50-60℃温浴1h,然后95℃加热10min以灭活蛋白酶K,12000 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含DNA模板。
(2)PCR引物的设计由于淋球菌隐蔽质粒CPPB基因在淋球菌染色体中和4.2kb隐蔽质粒中都有存在,同时在96%的淋球菌中都有该隐蔽质粒,因此很多PCR引物设计在CPPB基因区。
靶基因引物序列片段长度(bp) CPPB NG1 5′GTT TGG CTG GTT GAT TCA AG 3′ 633 NG2 5′GCA AGA TTT CCG ATTT GGC G 3′ CPPB HO1 5′GCT ACG CAT ACC CGC GTT GC 3′ 390 HO2 5′CGA AGA CCT TCG AGC AGA CA 3′ rRNA 引物1 5′-AGG CTG TTG CCA ATA TCG GC-3′ 206 引物2 5′-ACA CTC GAG TCA CCC AGT TC-3′ CPPB GC1 5′CTT ATC GTT TGG CTG GTT GAT TC 3′ 435 GC2 5′ACC AAG ACC AAA GGT TTG ACA CTG 3′ GC3 5′ATT TTC CAG TGT CAA AC 3′ 241 GC4 5′TAT TCA AGC CCT ATC TG 3′(3)PCR扩增取淋球菌DNA提取液2μl,加入28μl的反应液中,最终PCR反应液中含dNTP各100μmol/L,引物各0.5μmol/L,TaqDNA聚合酶1U,Mg2+ 1.5mmol/L,加无菌石蜡油30μl,1000r/min离心30s,进行PCR扩增循环,反应条件:
94℃变性1min,然后94℃ 30s,57℃1min,72℃1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扩增产物于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0min,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灯下可见扩增的DNA荧光条带,分子大小应与所用引物扩增靶序列的大小一致。
(4)PCR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由于CPPB在不含有隐蔽质粒的淋球菌染色体上也会含有CPPB基因,再加96%的淋球菌都会有隐蔽质粒,因此用CPPB作为靶序列的引物具有极高的敏灵性,实验证明,一般传统一步PCR(GC1-GC2)方法可以检出3个淋球菌,而用单管巢式PCR(GC2-GC4)可以检出≤0.3淋球菌(9个CPPB基因),这些引物经特异性实验,只能扩增淋球菌的DNA,而对非淋球菌奈瑟氏菌扩增不出特异产物。
(5)单管巢式PCR方法是在传统巢式PCR的基础上将两对PCR引物作特殊的设计,巢式外侧两个引物(GC1,GC2)为25b退火温度比较高(68℃),巢式内侧两个引物GC3-GC4为17b退火温度较低(46℃),PCR反应液的其它成分与一般PCR相同,这样,通过控制退火温度(68℃)使外侧引物先行扩增,经过20-30次循环后(第一次PCR),再降低退火温度(46℃)使内侧引物以第一次PCR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扩增,该PCR的灵敏度可达到检出0.3个淋球菌。
(6)淋球菌连接酶链反应(LCP)检测方法目前PCR检测淋球菌的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其特异性,灵敏性不断提高,同时另一种基因诊断技术——连接酶链反应(LCP)也以其高特异,高灵敏性被应用于淋球菌的检测中,LCP与PCR不同之处在于LCP用四对引物,所用酶是连接酶,连接酶可以将两条相邻引物连接起来,连接起来的两条引物可以作为另两条引物的模板,后者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又可作为模板,如此进行30-40次循环,LCP所用的模板处理方法与PCR模板制备相等,LCP所用的探针除了可以设计在CPPB基因上,也可以设计在染色体基因序列上,例如opa-1基因,美国Abbott实验室在opa-1基因的48bp长的区域内设计了4个LCP探针,由于opa-1基因在淋球菌的染色体中有11次重复,因此,该组LCP探针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LCP反应过程:
将模板加入LCP反应液中,LCP反应液:
20mmol/L Tris-HCl pH7.6;100 mmol/L KCl 10 mmol/L MgCl2;1 mmol/L EDTA; 10 mmol/L NAD+;10 mmol/L DTT,有标记物的两个相邻探针各40fmol/L,未标记的探针各40fmol/L,15U耐热连接酶,反应条件:
97℃1s,55℃1s,62℃50s,其40循环,100μl反应产物加入酶标板微孔中,进行显色反应,最后用酶标仪读取光值,根据Buimer的实验证明,LCP在检测男性尿道棉拭子标本的灵敏度为100%,尿液标本为88.9%,女性宫颈棉拭子标本为95.4%,LCP方法的特异性高达100%,这一点明显高于PCR的特异性,避免了假阳性的发生。
3.临床基因诊断淋球菌的注意事项目前临床检测淋球菌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采用PCR方法,但是该方法在临床检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引物设计除了以上所列的淋球菌PCR引物外,还可从在其它基因上设计,但是引物序列应具有特异性,因为细菌的染色体较大,许多基因序列并没有搞清楚;同时细菌之间或近或远有一定的同源性,而且细菌所含质粒序列间也存在同源性,因此设计引物一定要进行基因数据库比较分析,同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实验,从中选择引物进行临床检测。
(2)临床标本处理对临床标本来讲,PCR模板要求越纯越好,这就要求在采集标本时要取到准确的位置,对于无症状患者要适当多采样,以保证采集到病原体细菌,另外由于临床标本成分比较复杂,有时简单处理的标本PCR扩增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杂质过多造成的,需要进一步纯化,如用酚一氯仿抽提法纯化,结果将会好转,这种纯化方法比较麻烦,目前已有商品化的DNA纯化试剂盒,可以较简便地从临床标本中提取高纯度的DNA。
(3)PCR产物的检测方法不久以前临床PCR检测淋球菌几乎都采用电泳的方法进行PCR产物的鉴定,该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由于肉眼观察的主观性而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目前用杂交显色法代替电泳法,提高了结果判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总之,PCR方法与LCP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在灵敏性和特异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时间也大大缩短,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PCR方法与LCP方法在淋球菌的检测将会成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五)药敏试验:
在培养阳性后进一步作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做敏感试验,或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以指导选用抗生素。
(六)PPNG检测:
β-内酰胺酶,用纸片酸度定量法,使用WhatmanI号滤纸PP-NG,菌株能使其颜色由蓝变黄,阳性为PPNG,阴性为N-PPNG。


治疗


治疗1.治疗原则对淋病,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治疗。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毫不迟疑地立即治疗,切莫坐失良机。
(2)明确临床类型:
判断是否为单纯型,或有合并症型,或播散型,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
(3)明确有无耐药:
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这也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
(4)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拟订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5)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
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作药敏试验,过敏试验或β-内酰胺酶测定,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应选择各种有效的方法全面治疗。
(6)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
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观察足够长的一段时期。
(7)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
患者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2.一般疗法(1)性隔离:
禁止性生活。
(2)休息:
伴有高热,严重合并症的STD患者要适当休息,必要时应卧床休息。
(3)维持水,电解质,糖水化合物的必须与平衡,补充高糖,高蛋白饮食。
3.全身疗法(1)治淋药物的评价和适应证:
治疗淋病的药物很多,但应以高效,安全和价格适宜为原则进行选择。
①青霉素类:
通过破坏菌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此类药物适于治疗非耐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引起的淋病,是本病的“标准疗法”,然而,在治疗前不作药敏试验,将其作为常规疗法是不适当的,当PPNG菌株的流行率大于5%时,不应采用青霉素类治疗,而应选用其他制剂,加服丙磺舒的目的是减慢青霉素自肾脏排出,并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提高血内水平,延长半衰期,以充分发挥其抗菌作用。
②β-内酰胺酶抑制剂:
PPNG菌株对青霉素和一些头孢菌素耐药的原因,主要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所致,棒酸和青霉烷砜是抗菌活性很弱的化合物,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通过抑制-内酰胺酶,保护抗生素免受破坏,可抑制PPNG菌株的生长,但对非PPNG菌株则不发挥显著意义的作用。
棒酸和青霉烷砜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分别与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相似,各适于与后者联合使用。
③氨基糖甙类和氨基环状糖醇类:
主要作用为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用于治疗对青霉素耐药或过敏的患者,前一类常用者有庆大霉素(gent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后一类药物主要是大观霉素(淋必治),它对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引起的单纯型淋病的治愈率高达98%以上,对有合并症型淋病也有极佳的疗效;并且,该药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不产生交叉耐药性,使用安全,是治疗淋病的最佳药物之一。
目前,在一些地区已出现了耐大观霉素的淋球菌菌株,其换代产品trospectomycin的抗菌谱较大观霉素宽,包括Gram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和衣原体,并且,它的组织内浓度更高,半衰期更长,因此对淋病效果更好,还对衣原体性尿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④头孢菌素类:
具有破坏菌壁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的作用,虽也属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但它们对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或十分稳定,因此,对PPNG菌株和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所致的淋病,常能有效地取代青霉素类,大观霉素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成为可行性代用品。
常用的头孢菌素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唑肟(益保世灵),头孢他啶(复达欣)和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其中以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啶疗效较佳,拉氧头孢(氧杂头霉唑)在脑脊液中浓度很高,很适于治疗淋菌性脑膜炎。
⑤氟喹诺酮类:
通过抑制DNA旋转酶而抑制菌体DNA及蛋白合成,治疗淋病常用的制剂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和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在体外试验中,它们对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据报告,诺氟沙星(氟哌酸)对单纯型淋病的治愈率为97%,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和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治疗淋病的效果很好,对衣原体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又有一种新药氟罗沙星(多氟哌酸)问世,它抗菌谱广,血清半衰期长,每天口服1次即可。
⑥四环素类:
通过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对淋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不作为一线用药,常用的有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等。
⑦大环内酯类:
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不作为一线用药,主要用作四环素类的替代品,近来报告,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单剂量1.0g对无合并症淋病的治愈率为96.4%,对同时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治愈率为100%。
⑧氯霉素类:
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常用甲砜霉素(将克)单剂量2.5g,对无合并症淋病的治愈率为93%。
⑨林可霉素类:
在体内组织浓度高,低毒,安全,对厌氧菌有良效,常用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治疗盆腔炎。
⑩利福霉素类:
对Gram阴性和阳性菌的作用均很强,且对麻风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有效,常用药物有利福平(rifampin)和利福定(rifamdin)等。
⑪磺胺类:
对Gram阴性和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甲噁唑(新诺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及丙磺舒等。
(2)单纯型淋病的治疗:
①敏感菌株致急性单纯型淋病:
A.如当地无耐青霉素菌株流行,或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80万~640万U,每天分2次肌内注射;或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3.0g,1次口服;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3.5g,1次口服;或青霉素G48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天,以上均在第一天同时口服丙磺舒1.0g;其后均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或米诺环素(美满霉素)0.1g,口服,每天2次,共7天。
B.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0.5g,口服,每天4次,共7天,孕妇或8岁以下儿童禁用;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或米诺环素(美满霉素)0.1g,口服,每天2次,共7天,孕妇禁用;或红霉素0.5g,口服,每天4次,共7天。
②耐药菌株致急性单纯型淋病:
A.大观霉素2.0g,1次肌内注射,必要时可增至4.0g。
B.舒他西林2.25g,1次口服;或1.5g~3.0g,1次肌内注射,均同时口服丙磺舒1.0g。
C.对大观霉素不敏感者可用头孢西丁2.0g,1次肌内注射;或头孢呋辛1.5g,1次肌内注射;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内注射;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0.25g,1次肌内注射,以上均同时口服丙磺舒1.0g。
D.对上述药物不敏感或过敏者,可用诺氟沙星(氟哌酸)0.4g,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或依诺沙星(氟啶酸)或氧氟沙星(氟嗪酸)0.2g~0.4g,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0.5g,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以上药物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或禁用。
E.庆大霉素12万~24万U,分2次肌内注射;或卡那霉素1.0~1.5g,分2次肌内注射;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4~0.8g,分2次肌内注射,均连用2~3天,孕妇及儿童禁用。
以上药物治疗后,均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或米诺环素(美满霉素)0.1g,口服,每天2次,共7天。
③慢性单纯型淋病:
A.普鲁卡因青霉素480万U,分两次肌内注射,连用3天,并诺氟沙星(氟哌酸)0.2g,口服,每天4次,连用7天。
B.青霉素G 80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并诺氟沙星(氟哌酸)0.2g,口服,每天4次,同时用磺胺甲噁唑(SMZ)1.0g,口服,每天2次,连用7天。
C.大观霉素2.0g,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预后】淋病患者,急性期及时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无合并症淋病经单次大剂量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治疗不彻底,可产生合并症,甚至不育,宫外孕,盆腔炎,尿道狭窄或失明及播散性淋病,因此,应抓紧时机在急性期把淋病彻底治愈。


护理


淋病患者宜食1、清淡饮食。
急性发作期宜食粳米稀饭、面条、银耳汤、绿豆汤,以及清热解毒的水果、蔬菜等。
2、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病情稳定后宜食蛋糕、馄饨、水饺、牛奶、豆浆、鸡蛋、猪瘦肉、虾仁、新鲜蔬菜、水果等。
可甜咸相间,少量多次。
尚应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
淋病患者忌食1、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葱、芥末、酒、浓茶等。
2、少吃燥热动火食物,如韭菜、榨菜、雪里红、香菜、羊肉等食物。


并发症


男性淋病并发症1、淋病合并前列腺炎的症状:
急性前列腺炎发病前1天或半天尿道常忽然停止排脓或脓液减少,病人有高热,排尿频数及疼痛,直肠检查示前列腺肿大,有触痛,尿液混浊,如治疗不及时,前列腺可形成脓肿,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起床后第一次排尿,尿道口有封口现象,挤压阴茎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排出,分泌物检查可发现上皮细胞,少数脓细胞和淋菌。
2、淋病合并精囊炎的症状:
急性时有发热,尿频,尿痛,终末尿混浊并带血,直肠检查可触及肿大的精囊并有剧烈的触痛,慢性时无自觉症状,直肠检查示精囊发硬,有纤维化。
3、淋病合并附睾炎的症状:
一般合并于急性尿道炎后,单侧居多,有低热,附睾肿大触痛,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触诊示附睾肿大,有剧烈的触痛,尿常混浊。
4、男性淋病可合并尿道狭窄:
淋病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尿道狭窄,少数发生输精管狭窄甚至梗塞,进而继发精液囊肿和不育。
女性淋病并发症女性淋病并症为淋菌性盆腔炎,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破裂后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等,由于失治,误治,女性淋病患者,极容易由泌尿生殖器的感染进一步发展为盆腔及附件的感染,引起严重的后果,如不孕,腹痛,甚至于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排行8提醒您:
1)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选择见面交易,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排行8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排行8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排行8免责条款。查看详情>
免费留言
  • !请输入留言内容

  • 看不清?点击更换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手机动态码

×
发送即代表同意《隐私协议》允许更多优质供应商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