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车(EREV)及油电混合(HEV)汽车的技术原理、能耗表现、适用场景,揭示了技术挑选背后的场景需求与成本权衡,展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原理:串联&并联&直驱1. 插电式混动(PHEV)核心
本文深入探讨了插电式混动(PHEV)、增程式电动车(EREV)及油电混合(HEV)汽车的技术原理、能耗表现、适用场景,揭示了技术挑选背后的场景需求与成本权衡,展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原理:串联&并联&直驱
1. 插电式混动(PHEV)
核心逻辑:发动机与电机协同驱动,支持外接充电。主流采用混联式(如比亚迪DM-i系统),发动机可直驱车轮或发电,电机独立驱动或辅助驱动。
能量路径:短途用电,长途油电混合,高速时发动机介入直驱,兼顾动力与经济性。
2. 增程式电动车(EREV)
核心逻辑:发动机仅作为“充电宝”,通过串联模式为电池供电,最终由电机驱动车轮。
能量路径:全程电机驱动,发动机仅发电,城市工况高效,但高速能耗显著升高。
3. 油电混合(HEV)
核心逻辑:发动机与电机并联/串联驱动,无外接充电功能,依赖发动机与电机协同工作。
能量路径:低速用电,高速用油,无法外充,保留燃油车补能便利性。
二、能耗表现:高速场景下的“隐形杀手”
关键差异:
插混高速油耗优势显著,因发动机直驱可维持经济转速;
增程式高速油耗激增,因发动机需持续发电,能量转换损失高达10%;
油混高速油耗最低,但无法外充,依赖燃油车补能逻辑。
三、适用场景:技术特性决定用户画像
1. 插混:
适合人群:充电条件有限但需长途出行,追求动力与经济性平衡。
代表车型: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
2. 增程式:
适合人群:城市代步为主,充电便利但需规避续航焦虑。
代表车型:理想L9、问界M7。
3. 油混:
适合人群:偏好燃油车补能便利性,仅需轻度省油。
代表车型:丰田双擎、本田混动。
四、总结:技术挑选=场景需求+成本权衡
插混:全能型选手,适合复杂用车环境;
增程式:城市代步“伪电车”;
油混:燃油车向新能源过渡的“保守方案”。
技术趋势:插混因高速性能与政策优势(绿牌)成主流,增程式销量增长迅速(如理想、问界),油混则逐步边缘化。
揭秘插混与增程的本质差异,油电混动为何成“折中方案”?
本文由入驻排行8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排行8立场。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aihang8kefu@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多功能分装合装台车专利,实现多车型多部件同平台共用
2025-07-11宜家“洞洞板”进击汽车行业?不,是福特申请了新专利
2025-07-11汽车电子之HUD:乱花渐欲迷人眼
2025-07-11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引擎
2025-07-11大众减重,省油?EA211发动机:真香还是劝退?你猜?
2025-07-11永磁同步电机(PMSM):电动汽车的核心驱动部件
2025-07-10